高二数学有向线段两点的距离知识精讲人教版一.本周教学内容:《平面解析几何》第一章“直线”的前两节:§1.1有向线段,两点的距离;§1.2线段的定比分点二.重点、难点:《平面解析几何》对于同学们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其新颖之处在于它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解析法”,其基本思想观点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那么使几何图形与代数的表达式联系在一起的是(直角)坐标系,因为有了坐标系,使(1)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2)平面上的曲线与二元方程F(x,y)=0建立了对应关系。如此以来,就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加以研究。本周将学习解析几何中比较基本的一些概念及公式,其中当然也包含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解析法证明的方法,降维处理问题的方法。下面是学习要点。1.有向线段的概念:规定了起点和终点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如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为2.有向线段的数量:若的方向与有向直线l的正方向一致,则在|AB|前加“+”号,若的数量,用AB来表示。由定义可知,有向线段的数量是线段的长度与方向的符号化,显然的数量互为相反数,即AB+BA=0。3.数轴上有向线段的数量公式:设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有向线段AB的数量为:ABxx21(沙尔定理)从而两点的距离为、ABABxx||||214.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PPxxyyxyxyPP12212212112212,其中分别是点的坐标。,,,,特殊地,若P1P2//x轴,则|P1P2|=|x2-x1|若P1P2//y轴,则|P1P2|=|y2-y1|5.线段的定比分点若P1,P2,P是某一有向直线上的三点,则有向线段PPPPPPPP1212,的数量之比称为点P分PPPPP1212所成的比,点则称为的定比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定比“λ”是两条有向线段的数量之比而非长度之比,若已知||||PPPPPPP1212232323,则意味着点分所成的比或。6.分点的几种情形:()内分:若点在线段上,则称点内分;()外分:若点在线段或的延长线上,则称点外分121212122112PPPPPPPPPPPPPP用心爱心专心显然内分时;外分时;分点与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时,。0007.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设P1(x1,y1),P2(x2,y2),点P(x,y)分有向线段PPP12所成的比为,则分点的坐标是xxxyyy1212111()特殊地,当,即点是的中点时,分点的坐标是122121212PPPxxxyyyP学习时(1)注意正确使用符号,如有向线段的数量,长度的符号表示;(2)注意正确理解定比分点的概念;(3)熟练掌握两点的距离公式以及分点坐标公式;(4)注意体会解析法。【典型例题】例1.已知数轴上三点A、B、C的坐标分别为4,-2,-6,求ABBCAC,,的数量及长度。解:ABxxABBA()||2466,从而BCxxBCCB()()||6244,从而ACxxACCA()||641010,从而请验证:AB+BC=AC,并给予一般化的证明。例2.求在x轴上,与点A(5,12)的距离为13的点P。分析:求一点,即求该点的坐标,于是,需先设出P点坐标,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坐标的方程(组),即可得到点P。解:设点P的坐标为(x,y)点在轴上,Pxy0又,||()()PAx1350121322解方程,得x=0或10∴点P的坐标为(0,0)或(10,0)例3.已知A(2,2),B(5,-2),试问,能否在坐标轴上找到一点P,使得∠APB=90°?分析:找到一点P,就是确定一点P,即求出点P的坐标,根据题意,可设点P的坐标为(x,0)或(0,y),由∠APB=90°,得知ΔAPB为直角三角形,从而有关系式|AP|2+|BP|2=|AB|2,列出关于点P的坐标的方程,通过解方程便可求得点P。解:(1)若点P在x轴上,则设P点坐标为(x,0)APBAPPBAB90222,|||||即()()()()()()xx2025025222222222整理,得xx2760解之,得或xx16(2)若点P在y轴上,则设点P的坐标为(0,y)依题意,得()()()()()()2025025222222222yy用心爱心专心整理,得,该方程无实根。y260综上所述,可以在x轴上找到点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