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威海期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材料中“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说明当时魏源不仅仅是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船炮等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民用技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制夷”,故D项错误。]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曾国藩这段话旨在()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根据材料中“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A项正确。]3.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A[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还提出商民应该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郭嵩焘的主张是对“中体西用”观点的拓展延伸,故D项错误。]4.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C[材料虽然涉及教育的相关信息,但不是题干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其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的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用”,而不学习西方的“体”,所以其核心主张应该是运用西学,进行体制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884年”可知,此时尚未产生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5.“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B[根据题干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6.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蛮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