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D)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可证明我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A项没有史实作为支撑,只是推断,排除。B项属于传说,难以考究其真实性,排除。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不能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排除C。2.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A)A.打制的石器B.石器和铁器C.磨制的石器D.石器和陶器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北京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3.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分别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材料表明(C)A.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水稻B.水稻是我国原始社会种植最广的农作物C.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D.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考古学家分别在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可知,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也表明水稻栽培在我国有很悠久的栽培历史,C项符合题意;A项“北方广泛种植水稻”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原始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4.“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A.种植作物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D.打猎捕鱼解析:题干中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5.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D)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品,甚至什么随葬品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6.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A)A.奴隶制集体耕作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解析:依据题中“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结合所学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正确选项为A项。B项错误,商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铜农具;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7.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D)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解析: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排除A。B选项认为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主要讲述甲骨文与历史的关系,故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