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体验1.(2013·福建高考)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入朝参战部队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名,这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为了避免中美直接开战而又能有力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的产物。2.(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选D。冷战双方虽然力图把全面对抗控制在有限、可控的状态下,但随着对抗的升级,局部战争不断,核战争危机越来越严重,世界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都被捆绑在全面对抗的战车之上,世界战争危机阴影笼罩之下的冷战局面越发不可捉摸和控制。故选D。3.(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D。由马歇尔计划可知应是与欧洲复兴有关的内容,排除A、C。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组织,故选D。4.(2013·海南高考)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选D。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而采取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时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5.(2013·四川高考)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选B。“没有国家投票反对”说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非殖民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说明它们并不支持该宣言,想继续维持它们的殖民利益,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故①②正确,③错误。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主要指美国,因此④错误,故选B。6.(2013·海南高考)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解析】选A。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提出的概念,即当时世界局势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不从属于两大阵营的势力,称为“第三世界”,不是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他的三个世界理论是指,第一世界是美国、苏联;第二世界是日本、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是指广大亚非拉国家。答案选A。7.(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选C。A表述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元旦,时间不对;B表述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出现解冻;D中美关系当时还没有实现正常化;C尼克松即将访华,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8.(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