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清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钟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历朝历代都没有被沿用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与图1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5、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势力强大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7、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9、《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C.掌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10、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汉的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11、.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督C.发挥文官的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约12、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A.丞相B.知州C.枢密使D.通判13、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1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15、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D.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16、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