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随堂演练知识点一浓H2SO41.[2015·广东省东莞市高一质检]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解析A项,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正确;B项,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C项,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正确;D项,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错误。答案D2.用20mL18.4mol/L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SO的浓度为3.18mol/L,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0mol/LB.0.75mol/LC.1.00mol/LD.3.18mol/L解析反应后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18.4×0.02-3.18×0.1=0.05mol,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n(CuSO4)=n(SO2)=0.05mol,c(CuSO4)==0.5mol/L。答案A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FECDB(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品红溶液未褪色(3)除去SO2(4)C+2H2SO4(浓)=====CO2↑+2SO2↑+2H2O知识点二浓HNO34.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C.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解析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H2,B错;铁、铝常温遇浓硝酸钝化,C错;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D错。答案A5.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铜和浓硝酸反应B.铜和稀硝酸反应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解析A、B两项既浪费原料,又产生大气污染物;D项硝酸银价格较高,成本较高,C项符合题意。答案C6.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其酸性的是()A.木炭与浓硝酸B.铜与稀硝酸C.氢氧化铜与硝酸D.氧化铁与硝酸解析C+4HNO3(浓)=====CO2↑+4NO2↑+2H2O,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这个反应体现硝酸的氧化性与酸性;Cu(OH)2+2HNO3===Cu(NO3)2+2H2O,Fe2O3+6HNO3===2Fe(NO3)3+3H2O,只体现酸性,故选B。答案BPEIYOUBULUO┃培优部落易错点⊳对硝酸性质的理解不透彻致误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u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2B.浓硝酸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D.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易错选项]D[易错剖析](1)易错选项分析原因在于对重要知识点掌握的不透彻,根据常规判断物质性质的方法直接判断,导致分析错误。不清楚一些物质除了常见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性。在常温下浓硝酸中加入Fe会钝化,不会有NO2生成。(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错误选项错因剖析A项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活泼金属与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才生成氢气,而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会有氢气生成。Cu与稀硝酸反应不会有氢气生成,但能生成NOB项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酸的通性和酸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酸不能与非金属发生反应,但是一些强氧化性酸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非金属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