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范围:必修二1-13课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和判断题,第Ⅱ卷为材料题和问答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图所示农具的主要功能分别是耧车翻车A.播种翻土B.松土灌溉C.播种灌溉D.除草翻土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3.“(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根本目的是A.繁荣社会经济B.保证正常的赋税征收C.巩固封建统治D.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右图)中的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它反映出当时①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②中国古代制瓷技艺领先世界③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6.金平在《迷彩》中描写货郎在乡村的情景:“几副货担、一座曲尺柜,围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货郎走村串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期开始的?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清7.明成祖即位诏书中明确规定:“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根源于我国的自然经济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成长8.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政策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剥削沉重C.农民购买力低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9.1497年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最南端,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0.“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D.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11.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1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13.全球因为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A.内燃机的开始使用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1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电气时代到来最直接的动力是A.市场的扩大B.科技的迅速发展C.殖民扩张和掠夺D.资产阶级统治的广泛确立15.下表所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农业人口比例出现很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份1840187019001920占总人口百分比22%14.8%8.4%7.1%A.城市化进程加快B.农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