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推恩令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2.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3.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D.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4.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5.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6.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7.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8.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2%5%44%A.中央机构的调整B.选官制度的变革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发展9.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B.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1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C.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11.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选项史料历史解释A《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B《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