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体验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选D。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由国王手中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英国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是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一环,“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英国皇室的延续性,体现这个政权的合法性。A、B、C的说法都无法体现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故选D。2.(2013·山东高考)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指的是十三个州的政治关系由“地方偏见、不和”转向和睦共处,联系紧密正确B、C、D材料时间是1788年,处于美国建国并颁布宪法后不久,“船”喻指新独立的美国。上述材料体现的是新独立的美国在初期实行哪种政体,材料不能体现B、C、D错误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解析】选D。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宪法确立联邦制,1789年宪法正式生效排除B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与题目考查点不符排除C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美国建国之初的邦联体制无法稳定统治秩序,因此需要“彻底变革”正确4.(2013·广东高考)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解析】选C。题目中的时间1789年是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时间,因而题目中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结合1877年这一时间可知选C。5.(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解析】选A。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6.(2013·北京高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解析】选A。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故A结论符合史实。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首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故B、C、D表述错误。7.(2013·四川高考)(节选)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