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清王朝灭亡是在…………………………………………………………………()A.1840年B.1901年C.1911年D.1919年答案:C2下列封建王朝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是…………………………………………()A.西汉B.东汉C.唐朝D.南宋答案:D3“怨不在天,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魏征答案:D4面对政治危局,由于对策失误导致迅速败亡的朝代不包括……………………()A.秦朝B.清朝C.清朝D.隋朝答案:B5中国历史上农民反抗专制主义的第一次暴动发生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隋朝答案:A6西汉末年,下列人物曾经把持朝政以至公开代汉的是……………………………()A.陈胜B.吴广C.王莽D.魏征答案:C7黄巾大起义发生在………………………………………………………………()A.西汉B.新朝C.东汉D.唐朝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唐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表示祝贺。唐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敬重。材料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太宗后期,赋役渐重,又骄矜自负,疏忌直臣……晚年自言其过以告太子。——《贞观政要》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具有怎样的政治品质?(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具有上述政治品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上述政治品质在治国方面的作用。参考答案:(1)虚心纳谏。(2)巩固自己的统治;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3)问题:唐太宗后期未能继续保持良好的政治品质。评价:虚心纳谏对君主而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对巩固国家政权、治理国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治理国家仅仅限于统治者的个人政治品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以法治国。9当政治危局出现时,如果不考虑政权的腐败和制度的黑暗等因素,只是总结当政者应变对策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哪些共同失误?参考答案:(1)较多地注意政界上层可能的敌对行动,却忽略了社会下层广大民众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倾向的历史作用。(2)不愿意对自身的政治错误进行深刻反省和认真纠正,顽固地坚持不合时宜的政策。(3)总是以残酷的屠杀作为对付动乱的手段。10对于农民起义,多数人认为它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也有人认为它在历史上所起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注意:不论同意哪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参考答案:(1)积极作用:①推翻或瓦解了腐朽的封建朝代,促使改朝换代,产生新的较为廉洁的朝代。②消灭了大量地主官僚,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土地集中的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③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统治阶级不得不吸取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促使新的朝代出现兴盛局面。④农民起义之后新的统治者往往轻徭薄赋,使农民的负担减轻,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缓和。(2)消极作用:①战争连绵,大量的人或战死或被杀或逃亡,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②农民战争过后,往往土地荒芜,社会残破,一片萧条,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严重倒退。③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无论起义成败如何,封建地主阶级依然剥削压迫农民,社会没有进步。④许多农民起义军往往内部争权夺利或不同的农民军互相火并,使农民军自身损失巨大;农民领袖往往迅速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因此,农民起义不具有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