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2.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4.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6.“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7.下列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中,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是()①用灌钢法炼钢②用煤做燃料冶铁③丝织技术④瓷器烧制技术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8.为反映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某同学写了一篇《梦回宋代》的习作,其内容不可能涉及的是()A.“出现不少私人作坊”B.“雇用大量人员做工”C.“装饰以图案的织锦”D.“到龙泉窑进行参观”9.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10.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竞争机制②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③阻碍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④经营较为分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11.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12.下列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现象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俞大娘航船”②《清明上河图》③晋商和徽商④洛阳等商业都会被称为“五都”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13.《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D.肯定“重义轻利”14.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15.“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16.史书记载: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