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8.HIN[·广东卷]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38.[解析]本题以《白银资本》切入考查13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问题,考查考生提取史料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可以轻松得出中国与印度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开始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欧洲的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活动等相关内容分析。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欧洲与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然后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国与欧洲两个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差异,分析变化原因。第(3)问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下世界经济合作加强、世界经济区域组织、亚洲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4.H1I1[·北京卷]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14.C[解析]本题以一艘载满中国青花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命题者设计的迷惑点在于提供了“”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的信息,学生容易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时间如北宋、元朝等。“”其实突破该题的关键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出现的时间,它成立于1602年,因此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也得在17世纪初,这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明末清初。故选C项。20.I1[·安徽卷]“”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20.B[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公元1”“年中可以看出人们最早认识的是欧洲,1500”年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扩展到非洲、西亚及大西洋地区,然后扩展到亚欧大陆,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故本题应该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1800”年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几乎扩展到整个世界。公元1年时,基督教刚刚产生,还没有产生天主教,排除A项;476年罗马帝国灭亡,C项不符合题意;英国在18“世纪末期形成日不落帝”国,在16—1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