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O1[·福建卷]“……《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4.A[解析]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21.O1,O2[·江苏卷]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21.[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仁”之本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雍睦(和睦)”“”同宗相处作答。第(3)“”问的态度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做人的道理作答;做法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宣圣谕一……”族长幼悉心向善作答。第(4)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O1[·重庆卷]“”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C[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他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进而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C项符合题意。12.O1[·浙江卷]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C[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教育,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①与题“目中的信息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相符;朱熹建立白鹿洞书院,讲学授徒,故③与题意相符;亚里士多德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