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①“社”和“稷”两者是农业社会的根基②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③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界和农民的尊重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A.家庭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妇女作用与不断地位的提高受到了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4.两汉时期,“市”可以设置在()A.县治及其以上的城市B.郡治及其以下的城市C.只能设在长安和洛阳D.全国所有城镇与乡村5.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A.设立邸店B.建立柜坊C.使用“飞钱”D.发行“交子”6.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抑商政策7.《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是()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8.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10.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点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到力主要是源于()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B.内燃机的发明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垄断组织的产生12.中国最早的民办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机器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中国()A.近代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近代民族工业的局限性13.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普遍推进的根本原因是()A.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15.清朝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