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三)1.(2018·广东茂名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答案D2.(2018·重庆考前调研)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日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解析“治民之基”体现了管理百姓的作用,不是自治性质,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乡里体制”不属于中央官制任免的范围,故B项错误;“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多数属于政治管理的范畴,故C项错误;“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既包含有宗法的职能,也有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河北邯郸模拟)唐初,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可知,唐初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决定了其文化政策,B项正确;该历史现象的背景是儒学地位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B4.(2018·安徽五校联考题)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况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品名1843年1855年茶1300多万斤8400多万斤丝1000多包5600多包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体现农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表格没有反映进口的数额,无法判断出口贸易是否占优势,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四川广安模拟)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解析1927~1936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故A项错误;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据所学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与材料信息1930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河南栾川模拟)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B.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C.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D.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答案D7.(2018·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在某一时期,湖南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挤不上卖就急得直哭,说是带回去就要归公了;甚至有农民烤了一个月需要的粮食饼子,怕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群众的恐慌B.“大跃进”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C.右倾错误遭到人们的自觉抵制D.体制调整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据材料“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可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的特点“一大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