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思考走向联合以解决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2.“欧洲大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走向和解固然有着政治、经济利益、历史机遇等,但欧洲诸国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明,共同的历史文化构建了彼此的认同,而对世界大战的深刻反省,则进一步维护了这一地区民主、法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此材料意在强调()A.对战争的反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B.经济利益对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C.文化与价值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D.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欧洲一体化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走向联合的欧洲。从材料中的“欧洲诸国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明,共同的历史文化构建了彼此的认同”“对世界大战的深刻反省,则进一步维护了这一地区民主、法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等信息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文化与价值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C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文化和价值观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B、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答案:C3.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B.欧共体的成立C.欧洲联盟成立D.2002年欧洲单一货币问世解析:欧盟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体一体化过渡。答案:C4.“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是因为()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欧盟建立的原因。根据所学,历史原因: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现实原因:为了摆脱两极格局,各国走向联合;经济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联系各选项,B项民主制度广泛建立说法错误;C项国际局势趋向和平与欧盟建立无必然联系;D项民族特性逐渐消失说法错误。答案:A5.(2018·全国卷Ⅱ)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解析: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农产品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这有利于三国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经结束,A项错误;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与农村中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中的时间要求不符,D项错误。答案:B6.二战后,温斯顿·丘吉尔曾主张“在欧洲大陆上不设立任何边界,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地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让我们合到一块儿来吧”。这代表了当时很多西欧人的愿望。随着欧共体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以下对欧洲一体化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是()A.具有主权让渡性B.成员国权力共享C.体现超国家权力D.其实质是欧洲邦联解析:欧洲一体化并未使各成员国国家权力丧失,欧洲各国还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所以欧洲共同体不是欧洲邦联,D项错误。答案:D7.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下列不属于“顶风”的是()A.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B.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C.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化D.民族国家利己主义意识解析:“顶风”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