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P-31S-32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化学解释A金属铝可用于制作金属制品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节日焰火五彩缤纷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纯碱和小苏打作食用碱二者溶于水显碱性D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氢氧化铝碱性弱,可与酸反应2.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选用④B.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KNO3晶体选用②C.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选用①D.分离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选用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磷酸的摩尔质量均为98gB.标准状况下,决定气体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间距C.20℃、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D.1mol/L的乙醇(CH3CH2OH)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H4+、Cu2+、NO3-、Cl-B.加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K+、Cl-、SO42-、HCO3-2-—C.在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OH-、SO42-、AlO2-D.在强酸性的溶液中:Na+、NH4+、SO4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H3COOA.金属铝比铁活泼,因此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耐腐蚀B.铁粉可以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2O3C.金属钠在高温下能将TiCl4溶液中的钛置换出来D.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时,金属单质一定发生氧化反应6.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7.标准状况下VLNH3含有a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22.4a/Vmol-1B.5.6a/Vmol-1C.22.4amol-1D.11.2a/vmol-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硫酸氢钠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CO32-+2H+=CO↑+HO——-B.少量的Ca(OH)2和NaHCO3溶液混合:2OH+Ca2++2HCO3=CaCO3↓+2H2O+CO32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Fe3++3H2O=Fe(OH)3↓+3H+—D.钠加入NaOH溶液中:Na+H2O=Na++OH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溶液中加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铝熔化并滴落酒精灯可以使铝熔化C将一小块铁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得到红色的铜氧化性:Cu2+>Fe3+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含Na+确的是+H2↑A.在常温常压下,1molHe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B.常温下,28gN2和CO混合气体中原子个数为NAC.2.3gNa与20ml0.1mol/L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D.一定量的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11.2L,转移电子数目为NA10.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1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三人的获奖,再次让锂电池及其原料成为了世界的焦点。222233一种锂电池其原理为4Li+2SOCl2═SO2↑+4LiCl+S。已知:金属锂与钠性质相似,是最轻的金属(锂密度:0.534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Li失电子,被氧化B.不经处理的锂电池不能防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C.实验室中金属锂与钠均可保存在煤油中(煤油密度:0.8g/cm3)D.0.7gLi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12.已知Cl—、Br—、I—、Fe2+、SO均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Cl—<Br—<Fe2+<I—<SO,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42—+4H+B.6FeI+3Cl═2FeCl+4FeI—C.I2+SO2+2H2O═H2SO4+2HID.2Fe2++Br2═2Fe3++2Br13.磷中毒可用硫酸铜溶液解毒,磷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①2P+5CuSO4+8H2O=5Cu+2H3PO4+5H2SO4②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剂都只有硫酸铜B.上述两个反应中,还原产物都是H3PO4C.反应②中,1molCuSO4可氧化1/5molPD.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等量H3PO4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