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第I卷(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60分。)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县制度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则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起5.周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6.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7.秦汉时丞相一职有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皇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的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8.“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9.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量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10.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族侵扰提供了保障③实现了民族平等④文化专制,使科技发展受到抑制⑤在很长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11.“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宁息”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攻打匈奴1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法律,严刑峻法13.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尹湾汉墓简牍》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表明汉初地方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中朝制14.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1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16.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7.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8.明朝在废除丞相后,为解决“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内阁制度B.用六部担当具体工作C.建立三省制度D.在地方设置三司1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