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解析:选C。题干材料“嗟我属藩,尚堪敌忾”和“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魏源主张抗敌救国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魏源对其他国家的抗敌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叙述,不是社会发展的近代化,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D项错误。2.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多地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D.传统文化妨碍近代化解析:选C。材料中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洋教徒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而引发教民冲突,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排斥,故选C项。因洋教徒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而引发教民冲突,未涉及对外来宗教的态度,且“普遍”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排除B项;传统文化对近代化有促进与阻碍双重作用,排除D项。3.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1875年郭嵩焘出使英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禁止《使西纪程》流传的原因在于极力维护“中体”地位,不让国内宣传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C项。4.(2020·广东湛江调研)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变,故选C项。从材料可知,主要是思想的转变,而不是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战思想,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思想的转变,而不是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故D项错误。5.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在今文学派原来的文献中,改制是一个广泛而含糊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暗示礼仪的改变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作者旨在说明康有为()A.找到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依据B.实现了学技术到学制度的转变C.提倡维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为改革中国制度寻找文化支持解析:选D。A项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孔子……改制……不是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不符,排除;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即已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排除B项;C项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以改制为务”不符,排除;由题干中“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可知康有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变法的依据,故选D项。6.(2020·湖南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梁启超批评“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体现了其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故选C项;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A、B两项不够全面,排除;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而非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