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上图为新中国“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与当时的大炼钢铁运动直接有关B.农业比重下降是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趋于合理D.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图表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B两项分别分析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二者表明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出现了偏差。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2.(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统计数据显示,到1957年为止,全国城市人口增加了72.58%。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实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过剩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时间“1957年”、城市人口猛增,可知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工业发展较快。答案:C3.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上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拨乱反正思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图片中的文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等集中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存在的严重失误。答案:B4.(2009•广东文基,26)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决定是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解析:注意抓住时间1960年,“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人民公社体制当时已经推行,由于推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导致严重“左”倾错误,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故毛泽东亲自深入农村调查。答案:D5.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与图片中的口号相关的是()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美”、“超英”可判断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与其相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C项。答案:C6.(2010•江苏模拟)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了()A.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B.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展示的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说明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A、B两项结论不对,C项结论与题意无关。答案:D7.图一至图三是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A.1927~1949年B.1950~1956年C.1956~1978年D.1979~1999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图例说明及其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工业比重上升、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比重增加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亡,这些现象显然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A、C、D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答案:B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