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八中2016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综合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44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第1-11题为地理部分,第12-23题为历史部分,第24-35为政治部分。12.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变革。AC两项强调的是行政管理,均排除;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B项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答案】B13.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试题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A项排除;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C项包含在B项中,C项排除;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D项排除。故选B。【答案】B14.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C.经济危机的爆发D.重商主义的推行【知识点】工业革命【试题解析】1815年英国颁布“谷物法”是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保护国内市场;而1846年又废除“谷物法”表明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谷物法”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答案】A15.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材料文字“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说明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文字“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说明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外来人口来到浙江各府,散出各山,说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作物的引进,而未见农业技术突破,属于理解不准确,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16.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