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C.井田制度的瓦解D.铁犁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农民获得了一定自由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贫富差距扩大,其根源在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铁犁牛耕是其主要表现,A、B、D三项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2.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阅读材料可以得知唐朝都城东西两市和南宋都城商业分布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发展到宋朝已经瓦解,由此才会出现南宋都城商业分散分布的状况,由此判断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选项调动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即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B.实行抑商政策C.农业的重要地位D.对“市”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中文字记述可知,政府对商品通关要征很高的通关关税,反映了对盛业的限制,是抑商政策的体现。B只是表象;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故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4.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不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是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B.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D.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中了日益增多,商业运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原产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历史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D反映的是“价格革命”,故答案选D。点睛: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5.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