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年级收心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Pb-207B-11F-19Cr-52O-16Ca-40C-12K-39S-32Cu-64H-1Cl-35.5N-14Na-23Si-28Fe-56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个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B.100g9.8%的硫酸与磷酸的混合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4NAC.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NA电子电量,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D.0.1mol的CaC2中含阴离子数是0.2NA3.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B.向含有0.4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0.1molCl2:2Fe2++Cl22Fe3++2Cl-C.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后,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淀粉不一定没有水解生成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D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证明常温下KSP(BaSO4)>KSP(BaCO3)5.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纯碱和烧碱的熔化B.食盐和冰醋酸熔化C.液溴和水晶的气化D.金刚石和干冰的熔化6.好莱坞影片《终结者》中始终不会被击败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在被散弹枪和手榴弹击中后,既能像液体一样重新聚集在一起,恢复之前的结构,又能改变外形,呈现出各种造型。清华大学刘静教授等人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液态金属机器。研究揭示,置于电解液中的镓基液态合金可通过“摄入”铝作为食物或燃料提供能量,实现高速、高效长时运转,这种柔性机器既可在自由空间运动,又能于各种结构槽道中蜿蜒前行,因此作者们将其命名为“液态金属软体动物”。下列关于此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最熟悉的液态金属是水银,因其价格太贵而限制了实际应用B.液态金属中存在的粒子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它们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C.铝在液态金属中燃烧放出热量从而提供能量,使液态金属实现高速、高效的长时运转D.液态金属机器“吞食”铝片后,在电解质里形成原电池反应,会产生电力和气泡,从而产生动力7.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A.图1为证明S、C、Si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装置B.图2为可随开随停制备少量氧气的装置C.图3为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硫原子结构示意图:B.乙烯分子的结构式:CH2=CH2C.H2O2的电子式:H+[]H+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9.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①C、CO②AlCl3、Al(OH)3③Na、Na2O④NaOH、Na2CO3⑤AlO2-、Al(OH)3⑥Fe、Cl2A.①②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1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10的二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B.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C.1mol有机物最多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用氯乙烯制聚氯乙烯的原子利用率为100%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