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光荣革命”,这场革命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结果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条件2.中国近代一位学者写道:“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政体特征与材料所述比较接近的近代国家是()A.中华民国B.英国C.美国D.法国3.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5.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3)权力制衡制度(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6.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A.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7.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8.《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A.德意志皇帝拥有一切权力,法国总统只掌握行政权B.德意志皇帝“统而不治”,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C.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D.德意志皇帝、法国总统都掌握行政权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相比,主要的特色在于()A.议员由选举产生B.体现了更强烈的民主色彩C.代表的阶级利益D.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0.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普鲁士国王不称德国皇帝(KaiservonDeutschland),而享有德意志皇帝(DeutscherKaiser)的尊称,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这说明()A.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B.《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联邦制、君主制等色彩C.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市场统一、法治成熟D.宪法体现了德国领土的不断扩张和政治的民主化11.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A.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B.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D.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3.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14.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15.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近代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某条约中有此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