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一步专题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山东青岛高三自主诊断)“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B.“一五”计划的特点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材料认为重点是建设重工业,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2.(2015·河南省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A。根据“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毛泽东是在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选A项。材料提及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单独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中除了国有制的扩大以外还包括对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济的扩大,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是在1953年,总路线是为了建立而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3.(2015·山东泰安二模)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选D。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公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不是对前者发展,故B项错误;两者都坚持公有制,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4.(2015·广东中山模拟)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D.都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解析:选D。“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A项错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说法只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C项错误;两个公社都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故D项正确。5.(2015·湖北宜昌二模)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解析: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都满足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