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三化学第二学期测试题i.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ii.以下实验肯定不需要做恒重操作的是A.判断胆矾晶体结晶水是否全部加热除去B.在某种定量测定中,判断Na2O2与足量水是否反应完全C.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物,判断氨气是否最大量逸出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判断盐酸是否足量iii.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判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结构单元(有12个B原子)SF6分子S8分子HCN结构模型示意图备注熔点1873K/易溶于CS2/A.单质B属原子晶体,结构单元中含有30个B-B键,含20个正三角形B.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固态硫S8属于原子晶体D.HCN的结构式为H-C≡Niv.2005年1月19日《北京晚报》报道美科学家发现“超级的原子Al13”,Al13显示一个碘原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超级原子微粒含有169个价电子B.镁能和Al13作用生成Mg(Al13)2C.等质量的超级原子Al13和普通铝中含有的铝原子的个数比为1:1D.超级原子Al13能形成(Al13)3分子而不能形成(Al13)2分子v.“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可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D.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滴在管外的棉球,可以判断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vi.不能证明乙二酸是弱酸的是A.0.lmol/L乙二酸VmL和0.1mol/LNaOH溶液2VmL恰好完全反应B.0.05mol/L乙二酸溶液pH大于lC.相同温度下,乙二酸比醋酸溶解度小D.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乙二酸稀溶液导电性比硫酸溶液弱vii.“魔棒”常被用于晚会现场气氛的渲染。其发光原理是利用H2O2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草酸二酯属于芳香烃B.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C26H23O8Cl6C.草酸二酯难溶于水D.1mol草酸二酯最多可与4molNaOH反应viii.右图为模拟铁生锈的实验。铁粉中均匀混有少量碳粉,撒入在内壁已分别用氯化钠溶液和稀醋酸润湿过的甲、乙两支具支试管。打开止水夹片刻后,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A.甲装置中红墨水倒吸量比乙装置多B.甲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C.乙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D.乙装置开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接着红墨水又较快倒流ix.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0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变化如图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x.下列各项中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A.等体积等pH的盐酸、醋酸和稀硝酸与足量的镁粉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B.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铵和NaHSO4溶液的pH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C.已知0.1mol•L-1的H2A溶液的pH=3,Na2A溶液中的Na+、A2-、HA-、H+、OH-的物质的量浓度D.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Cl-、NH4+、OH-、H+的物质的量浓度xi.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填写下列空白:(1)配制实验用的溶液。要配制200mL密度为1.2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________gNaOH固体。(2)把铝片浸入热的16%NaOH溶液中约半分钟左右洗去油污,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取出用水冲洗。写出除去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