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4月模拟练习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1.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3++3NH3·H2OAl(OH)3↓+3B.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Fe3++3OH-Fe(OH)3↓C.常温下0.1mol/L氯化铵溶液pH=5:+H2ONH3·H2O+H+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Cu-2e-Cu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3++3NH3·H2OAl(OH)3↓+3,A正确;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不能拆开,故B错误;氯化铵溶液pH=5,说明氯化铵发生水解,即+H2ONH3·H2O+H+,故,C正确;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D正确。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物质的量浓度为10-3mol/L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B.如图可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C.25℃时,pH=2的1.0L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10-12NAD.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一定是熵增的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物质的量浓度为10-3mol/L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完全中和,生成醋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A正确;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增加,HA变化大,酸性HA>HB,则同浓度的NaA溶液水解程度小,NaA的pH小于NaB溶液,B错误;25℃时,pH=2的1.0L醋酸溶液中由酸电离的c(H+)为根据水的离子积,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10-12NA,C正确;根据G=H-TS,某吸热反应H>0,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一定是熵增的反应,D正确;故选B。3.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选择试剂①Na2CO3溶液④实验操作②③加热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选择Ba(OH)2溶液除去S、N和HC,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HNO3。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D.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溴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溴的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不选。对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产率提高,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不选。对2SO2+O22SO3,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向,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SO3,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不选。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选D。5.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泪液中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nm)。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检测时NaAuCl4发生氧化反应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C.葡萄糖具有还原性D.纳米金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以及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A.根据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泪液中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知金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检测时NaAuCl4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葡萄糖属于多羟基的醛类,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故B正确;C.醛基有还原性,故C正确;D.纳米金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