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的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2、按西周宗法制规定,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发展经济B.武力掠夺C.科技强国D.制度创新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官吏从政B.树立法律权威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5、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C.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6、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7、有史料表明,明清两代共有62.8%的进士来自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37.2%的进士则来自祖上三代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这反映出A.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官宦垄断官职的局面仍存在()C.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极度僵化D.富家子弟入仕途径比较单8、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B.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9、2013年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换届后,“大部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A.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D.“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10、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A.中央加强对地方的节制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的教训C.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11、1402年,刚从自己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