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反映的是曲辕犁,这种新式犁耕出现在隋唐时期,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和土地制度·曲辕犁2.“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作者旨在说明()A.大邑有唯一瓷窑B.制瓷技术的高超C.城市经济的繁荣D.生活条件的艰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主要是描述白瓷的制作过程,体现制瓷技术的高超,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手工业·制瓷技术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是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政策始于明朝不是清朝,故排除D项。其他三项均是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正确表述。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5.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是指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此可以知道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6.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张謇荣宗敬荣德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各队正大摘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说明的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探索·大跃进时期8.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