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Al-27S-32C1-35.5Cu-64Mn-55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对应题号下的空格里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中,可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过滤C.萃取D.洗气【答案】D【解析】蒸馏、过滤、萃取均是物理变化,洗气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例如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等,答案选D。【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是解答的关键,例如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答案】C【解析】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所以选项A、B都是错误的;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的体积均为22.4L,选项D不正确;根据可知,选项C中S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是0.5mol×64g/mol=32g,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不同C.能否通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答案】B考点:考查分散系的分类标准的知识。4.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mol/LB.0.03mol/LC.0.05mol/LD.0.04mol/L【答案】B【解析】令稀释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则:0.03L×0.5mol/L=0.5L×c,解得c=0.03mol/L;故选B。5.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A.MnO4-Mn2+B.HClCl2C.Fe2+Fe3+D.KClO3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如果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这说明钙物质一定是得到电子的,化合价一定是降低的。A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符合题意。B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C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也是升高到的,需要加入氧化剂。D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但氯酸钾分解即可以生成氧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答案选A。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应用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注重知识的灵活性强,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一些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双氧水分解等。6.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B.加热C.加入NaOH溶液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若加适量盐酸,二者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B.加热NaHCO3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最后得到的固体只含Na2CO3。正确。C.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但是由于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果加入NaOH溶液不足量,还含有杂质NaHCO3,若过量又会引入新的杂质NaOH。因此,方案部可取。错误。D。如果配成溶液后通入CO2,则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物质完全变质。事与愿违。错误。考点:考查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杂质的方法。7.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只需滴加KSCN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先滴加氯水,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即使原溶液含有Fe2+,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2+,故A错误;B: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