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的④姜寨人的人际关系是近乎平等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可与《墨子·辞过》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相互印证的是A.考古发现B.实物资料C.神话传说D.文献资料3.某遗址“距今(2019年)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2019年)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A.文献记载B.文化遗存C.神话传说D.科学推断5.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宗教色彩较为浓厚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A.商周牧野之战B.西周分封世袭C.春秋礼崩乐坏D.战国军功授爵7.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8.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9.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10.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11.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1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1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15.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