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专题复习导航】本专题主要涉及了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对推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改革、商鞅变法等;之后,随着鲜卑族的发展、民族融合的进行,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的改革,促进了北方胡汉民族的大融合;到北宋中期,随着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北宋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均以失败告终。在学习时要从内容上看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等都是本单元的主体知识,也是高考的重点。从命题的角度上看,把中国古代的改革与中国近现代改革进行纵向比较,或者同外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进行比较等都是高考可能选定的基本方式。学习本专题知识关键在于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一方面在分析具体改革时可注意联系世界上的改革,加深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中国不同时间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比较,理解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知识网络】梭伦改革背景①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危机。②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的社会政治改革。目的化解社会矛盾内容①经济方面:颁布“解负令”;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②政治方面: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对国家政权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基本特点梭伦改革执行一条中庸路线,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氏族贵族权力,维护富裕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影响在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商鞅变法背景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较为落后。②井田制遭到进一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③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或变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④秦孝公继位,力主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内容军事①军功爵制度②什伍组织经济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政治①废分封,设县制②什伍连坐制度③规定轻罪重刑。思想文化焚烧诗书。结果成功成功的原因①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②改革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③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④秦孝公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因而坚决支持变法。影响积极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并且为秦国最后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极影响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北魏孝文改革背景①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北方。②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③鲜卑族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激化了社会矛盾。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内容①均田制②北魏政府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迁都洛阳⑤实行汉制。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④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北魏的中央集权加强。王安石变法背景①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②积贫积弱,财政严重困难。③土地兼并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统治危机加深。内容①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②强兵:保甲法、将兵法等。③政治:改革科举制度与选官制度。特点是在维护现有社会制度前提下进行的一次失败了的改革。失败的原因①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用人不当,新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③神宗死后,高氏的反对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变法措施不当,又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重、难点突破】1、如何认识梭伦改革?(1).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