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命题等价关系解题有些命题,直接判断其关系难度较大,但根据原命题于逆否命题的同真同假,否命题与逆命题的同真同假的关系,则较容易解决,特别适合于以否定式给出的数学命题,把题干中的否定式转化为肯定式,可速解此类问题。下面分类剖析。一、判断命题之间的关系例1、判断下列命题p是命题q的什么条件(1)p:;q:或(2)若x,y为实数,p:;q:x,y不全为0.分析:(1)(2)条件和结论都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可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进行判断。解答:(1):;:x=y且x=-y,,但,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x,y全为0,,所以是的充要条件,即p是q的充要条件。方法技巧:如果条件和结论都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可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进行判断。即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可以去判断是的什么条件,得到结论。警示误区:“或”命题,“且”命题的否定分别为“且”命题和“或”命题,“不全”“不都”的否定分别为“全”“都”。二、求参数的范围例2、已知p:,q:,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一:根据命题间的等价关系,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等价于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法一:p:,q:,因为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故有解得所以实数m的范围为分析二:先化简p及q,并写出和,由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知,但,即对应的集合是对应集合的真子集,从而建立m应满足的关系式,求出m的值。解答:p:,:或q:,:或因为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x|或}{x|或},用心爱心专心1则((2)(3)中的等号不同时成立)解得所以实数m的范围为点评: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关系转化为集合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等价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已知某中学高三应届班学生升学报考志愿情况如下:(1)报考A大学的学生不报考B大学;(2)包考B大学的学生也报考D大学;(3)报考C大学的学生不报考D大学;(4)不报考C大学的学生报考B大学,根据上述方式,有人得出以下结论:①报考D大学的学生也报考A大学;②没有既报考B大学又报考C大学的学生;③有既报考C大学又报考D大学的学生;④报考B大学的学生和报考D大学的学生数相同;⑤报考A大学的学生也报考C大学,这些结论中正确的命题为()、①②③、①②④、②④⑤、③④⑤解析:设命题“学生报考A大学”用a表示,“学生报考B大学”用b表示,“学生报考C大学”由c表示,“学生报考D大学”用d表示,则已知条件可表示成:(1)成立成立;(2)成立成立;(3)成立成立;(4)成立成立。由(3)、(4)和(1)得成立,即报考D大学的学生不报考A大学,所以结论①是假命题;由(2)(3)得成立,即报考B大学的学生一定不报考C大学成立,所以结论②是真命题;由(3)成立知报考C大学的学生必定不报考D大学,从而结论③是假命题;由(2)成立,即报考B大学的学生必定报考D大学;又由(3)和(4)得成立,即报考D大学的学生必定报考B大学,即,由此可知结论④是真命题;由(1)和(4)得成立,即结论⑤是真命题,因此命题②④⑤是正确的,答案为C.山东胡大波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