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输入和输出1.(浙江高考1)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K+如果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是主动运输。Na+如果进入细胞,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是协助扩散。【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注意物质运输的方向和方式的关系即可,难度较小。2.(安徽高考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此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平时要记住在这方面的一些特例,对解题有很好的帮助,难度不大。3.(海南卷11)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答案】B【解析】人红细胞中的Na+只有血浆中的1/6,为了维持Na+细胞外高浓度、K+细胞内高浓度,细胞靠主动运输运出Na+,运进K+,故A、C项错误;O2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故B项正确;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高,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故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运输的方式,涉及到无机盐离子、氧气和碘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及血浆、红细胞、细胞外液等离子含量,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上海卷22)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答案】A【解析】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培养液渗透压较低,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则不会出现涨破的情况,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基要特别关注渗透压选A。【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细胞结构的比较,涉及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原核的细菌细胞结构的比较等内容,难度不大。5.(上海卷九)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下实验(图24):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68.表5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那么X2应为_______,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__________测得。69.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_________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B.比较Z1+Z2和Z3+Z4两个加和C.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D.比较Z1×Z2和Z3×Z4两个乘积70.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_________。71.实验条件Xl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___。A.将II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B.在II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C.在光源与II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D.将II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72.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_________。【探究结论】植物根系以不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和水分。【答案】68.黑暗(或不同光照强度)容器上的刻度69.A70.其它矿质元素(或至少三种以上的矿质元素名称)71.D72.会导致植株失水。【解析】68.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