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一定的荣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月曜故事集》。《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都德(1840——1897)《《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于写于18731873年。年。1870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后,被迫割让阿乐萨斯,洛林两省的大部法国战败后,被迫割让阿乐萨斯,洛林两省的大部分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为分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令不准这两个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令不准这两个省的学校再教法语,只准教德语。这篇文章就是以省的学校再教法语,只准教德语。这篇文章就是以此为背景而写的。此为背景而写的。1、本文是一篇小说。2、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3、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踱来踱去郝叟懊悔惩罚钥匙祈祷哽duóhǎosǒuàochéngyàoshidăogĕng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诧异:觉得十分奇怪。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需要掌握的词的解释:一、上课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以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展开情节,可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1-6)(7-10)(11-23)(24-29)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1、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心理描写例(1)小弗郎士觉得今天听讲,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例(2)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此时的他已迅速成长起来,变成爱思考、理解祖国命运的孩子,已经变得懂事、成熟了。2.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3)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2)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服装、语言、表情、动作。服装——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语言——例1、“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表情——“脸色惨白”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动作——例1、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动作——例2、“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韩麦尔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普通人一个可怜的人一个爱国者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最后一次上课。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赞美法国语言,宣布下课时脸色惨白,声音哽住,只做了一个手势让学生散学。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1、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沧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都非常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