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1总则1.1项目由来简要介绍项目的业主、规模、投资、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建设周期、环评、设计等基本信息。1.2环境监理概况简要介绍环境监理工作的承担单位、现场监理时间、过程等。1.3环境监理依据(1)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3)与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与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5)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资料;(6)环境监理的其他依据。1.4环境监理的范围与时段说明环境监理的范围和时段,可采用图(表)表述。2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目标2.1建设项目组成列表说明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及环保工程等。如建设项目属于技术改造、改扩建项目,应说明建设项目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并明确“以新带老、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等具体要求。2.2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1)施工期说明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2)运营期说明项目的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的名称及用量、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及处理流程、污染物最终去向。给出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布图,标明主要噪声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废水外排口。2.3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环境保护目标采用图(表)表述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第1页共3页包括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固体废物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保护区等,并说明厂界与周围环境-12(1)主要噪声源及分布;(2)采取的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建筑隔声、减振、声屏障等);(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1)固体废物来源、种类(分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数量;(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布局),说明固体废物临时堆场及永久性贮存处理场类型、位置、防渗措施、运行管理情况;(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关注贮存处理场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的二次污染。6.5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野生动植物保护设施、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情况;厂区绿化及异地补偿绿化落实情况;(2)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层取水、生态流量保证措施等);(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6“以新带老”、“等量替换”等措施的落实情况技术改造、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工程改造或新建环保设施达到“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满足“等量替换”等的执行情况。“以新带老”设施的实施情况。6.7其它环境应急预案及环境应急设施、移民搬迁及安置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情况、绿化防护措施等。环评批复卫生防护距离的落实,变更及处理情况。7环境监测与公众参与7.1环境监测按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说明环境监测落实及监测结果。包括施工期公众投诉的环境监测。介绍环境监理内部监测情况,施工期环境监测情况;如无内部监测、无施工期环境监测,本节可省略。7.2公众参与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调查意见承诺的落实情况。公众投诉第2页共3页及处理结果。8结论与建议8.1环境监理结论依据监理结果、环境管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排放、厂界噪声等达标情况;与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执行情况;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试生产的结论。8.2建议应针对环境监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是:(1)未执行“以新带老、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等要求,拆除、关停落后设备;(2)选用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未达到原环评或设计的指标要求;(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监测设备及排污口未按规范安装和建成;(4)环境保护敏感区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地方标准或环评预测值;(5)未按环评要求建成危险废物填埋场或交由处理危险废物的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6)未完成环保移民搬迁安置。附录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2、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3、环评批复文件及变更批复文件4、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5、环境保护设施布设图6、环境监理成果清单7、其他-5-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