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册一单元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杨海霞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素材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2.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学生朗读课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作者简介:(课件出示2)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心中勾起春天美好回忆,很快将学生带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分钟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3)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ān。(课件出示4)2.画出诗中含有“堤”和“柳”的生词,并尝试着再说几个分别含有“堤”和“柳”的词。3.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5)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语气中带着活泼、开心。(课件出示6)4.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诵读古诗。5.全班交流,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并让学生之间互相做出评价。三、学习生字。1.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7)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村=木+寸童=立+里2.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课件出示8)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变捺为点。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分布。四、品悟古诗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课件出示9)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轻拂和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到了家,急忙趁着浩荡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课件出示10)(1)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②学生自由读诗。③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汇报。④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2)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11)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