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VIP免费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_第1页
1/7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_第2页
2/7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_第3页
3/7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我不善作诗,却对诗人李白情有独钟!初冬,有文友倡议去白兆山拜访诗仙李白,我立马附和、点赞。虽然这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离开这里己有1200多年了。但他留下潇洒的身影和豪迈的诗篇却深嵌在人们的记忆中。史载:公元73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岁。自春夏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今湖北安陆市)。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复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随州)。岁未,归家安陆。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读为生,,白兆山坐落在安陆城区西部20余公里处,又名碧山。当地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系太白金星转世,白兆山系李白在天庭与吴刚饮酒下棋时碰落的一颗棋子。由于李白醉酒将玉皇大帝命其传旨的“人间三天吃一餐饭”误传为“人间一天吃三餐饭”而被贬人间。公元727年,李白仗剑出游,来到安陆,见碧山有如一枚巨大的棋子,顿有所悟,感慨道:“山名曰白兆,始知李白来!”于是:“酒隐安陆”,赋诗十年,后人亦将李白寓住的碧山改名为“白兆山”。然而,传说归传说,那是当地人把这位大诗人神话般敬仰罢了,诗仙是否隐居白兆山,还得考证正史和那些不朽的诗篇。史载:李白在白兆山居住期间,不仅以诗言志,以文会友,写下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该诗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情趣。而《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刘侍御绾》则更反映于李白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的浪漫情怀。诗曰:“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李白归来白兆山桃花岩,不仅得到静卧云窗睡眠的安逸生活。还在这其间与故相许圉师之孙女许氏结为夫妻,生下一女一男,使白兆山成为他人生的“第二故乡”。民间更是将李白在白兆山读书、写诗、会友的地方演绎成动人的传说而激励后人。如桃花岩、白兆寺、太白堂、读书台、绀珠泉、斗笠岩、洗脚塘、洗笔池、古银杏树、长庚书院、太白林、笔架山、下马桩、龙泉观、“月夜写经”“金牛石门”等。这些遗迹和故事分布于白兆山周围,流传于安陆百里,使李白的“诗言志”“济苍生”的伟大抱负光照人间。然而,李白隐居白兆山,并非闭门不出,他的“隐”只是为了远离纷繁杂乱的上流社会,逃避朝廷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利用这个机会遍访天下名士,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他在随南的现光山(今随州市曾都区府河)结识了一代名道胡紫阳,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更多优美之作。现光山又称仙城山,史载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率伍子胥与唐国、蔡国联军伐楚,联军五战五胜破楚郢都(今湖北钟祥市)。楚昭王东逃云梦,又转奔郧(今湖北安陆市),又因昭王之父平王曾杀郧公斗辛之父,楚昭王惧郧公弟斗怀复仇而投随(今湖北随州市)。时伍子胥率复仇之师偕唐、蔡联军追向随国。随君即派人将楚昭王护送至城南70里山中藏匿。当楚昭王逃至山下时,只见“山上云蒸霞蔚,五光十色”,瑞气千条、祥云万朵笼罩诸峰,急策马深隐其中得以逃脱。第二年昭王令侍从请其外公秦哀公出兵,三国联军方退出郢都。楚昭王返郢后说,亏随国之现光山藏得一命方能回国。现光山便因此而得名。李白游历现光山的时候,正好名道胡紫阳在这里修行,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李白一生中共写过有关随州的诗文共六七篇之多,每篇都与现光山有关,李白与现光山情深义重,从他的“相随迢迢访随城”(《忆谯郡元参军》)至“神农好长生”(《题紫阳先生壁》),从“故人栖东山”(《题元丹丘居》)到“茫茫大梦中”(《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从冬夜送元演归仙城山,到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还有他亲笔撰写的胡紫阳碑铭,每篇都表达了他对现光山的热爱,如他的《题紫阳先生壁》诗云:“神农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追寻李白读书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