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学科基础和地位XX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60年,早期以阿拉伯语教学为主。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学科加强了学术研究活动。1986年被批准为阿拉伯语硕士点,1998年被批准为阿拉伯语博士点,2000年12月学科所属的中东研究所经教育部考察评审,成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9月被批准为XX市重点学科。我学科现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领先水平,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形成了学术优势,造就了一批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优秀人才,有教授5人(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讲师和助教10余人。此外,本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的领先地位十分明显:全国性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的各主要学术机构均由我校本学科带头人担任;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第一;出版和发表的专著、译著、教材、学术论文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居首;学术成果数量多、影响大;研究活动起步早,学术力量强;在国内外知名度高;积极为国家和XX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国情咨询报告和建议;学科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同类大学中处一流水平。二、建设目标和内容-2-1-学术地位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同类大学中处领先水平,拥有较大优势,该学科学术地位的五年建设目标是:A-把“阿拉伯学”建设成全国该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已实施七类28个科研项目)B-搞好两个研究基地建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XX市重点学科研究基地“阿拉伯学研究中心”)。C-按时按质完成已承担的一个国家级项目和四个省部级项目。具体规划如下:建立阿拉伯学研究中心,培育学科创新点,占领学术制高点,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学。继续保持并不断增强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的领先地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继续名列第一;出版和发表的专著、译著、教材、学术论文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保持第一,争取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篇左右;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继续保持第一,力争国家级奖项一个,省部级奖项2个;-3-保持并不断扩大我学科在国内外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知名度,五年中至少与四个阿拉伯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正常的学术交流关系,实际交流活动五次以上;学科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2-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五年建设目标是:建立与XX发展规划接轨的阿语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机制,建成“走出去”人才高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五年中逐年扩大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学科已设有一个博士点和一个硕士点(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分三个研究方向(文化、文学、语言)三年中计划增设国际关系和翻译研究方向。三年中计划招收博士生8~10人,硕士生15~20人。利用高新科技,实现多媒体教学,定期调整或更新学位课程及选修课内容,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把高级翻译人才或阿拉伯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推上一个新台阶。制定必要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条例,实施学科带头人选拔与评估制度,通过深入开展以知识创新为主的科学研究,提倡团队精神,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4-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力争在五年内师资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占50%,高级职称占50%。为经济建设服务,建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满足社会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国内外合作研究,力争在五年内使学科点的师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都有机会出国访学、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在科研合作方面实施全面对外开放,向全国各有关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招标”项目,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4名正、副教授承担了本学科的研究项目。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交流、合作研究或给研究生讲学,不少于10人次,其中国外著名学者不少于5人次。3-研究成果学科在研究成果方面的五年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科全体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把学科推向国外知名、国内领先的制高点,使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点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