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补充: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时间:1944—1973年(二)内容: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汇率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三)作用: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充足的支付手段(四)缺陷:“特里芬难题”、“双挂钩”补充:牙买加体系(一)时间:1976年至今(二)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单独浮动:本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浮动,英镑、美元、日元等;联合浮动: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联合升降的汇率,如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员国第三章信用学习目标:本章学习要求:--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掌握信用工具主要的类型;-正确认识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它不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是高利贷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信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各种金融工具被广泛利用。这些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利用信用和金融工具。信用的概述一、信用的含义1、信用又称信贷,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区别于财政分配、捐赠、商品货币交换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偿还为前提;二是需要支付利息。2、信用的产生: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二、信用的要素三、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主体:盈余单位(债权人)、赤字单位(债务人)2、信用的客体:实物(商业信用)、货币(银行信用)3、信用的条件:期限、利率4、信用的载体:信用工具1、暂时性2、偿还性3、收益性4、风险性四、信贷资金的特殊运动形式G1—G2—W1{A+P⋯P⋯W2—W2—G3—G3其中,G2包括借入资金G1和自有资金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1、固定资本的暂时闲置2、流动资本的暂时闲置3、经营成果积累过程中的暂时闲置信用形式(一)高利贷信用的特点1、利息率特别高。(如何理解?)2、高利贷是部分地以实物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才逐渐成为高利贷的主要形式。3、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高利贷信用的作用1.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因素之一。2.高利贷信用的主要作用是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问题:高利贷的利率为何可以无上限?二、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界定商业信用是商业企业间,以延期付款等形式所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关的信用形式。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信用得到了极大发展,原因是:1.社会化大生产使各生产部门和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它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又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现象。2.由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相分离,如果要求所有商业企业用自己的资本金购买全部商品,则会发生商业资本奇缺的困难。(二)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业企业。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产业资本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3.商业信用的稳定性较差。三、银行信用(一)概念:银行信用是由银行等信用机构以存、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二)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一方是银行,另一方是社会各单位和个人。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商业银行信用1、商业银行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