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顾城的赏析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门前顾城的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门前顾城的赏析一我更愿意把顾城看作一位画家。他的大多数诗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文字和思想,更多是柔和、空灵的画面感和意识流。所以他和海子的诗一样,不适合逐句抠字地挖掘所谓的意象和意义,亦没有太多背负鲜明时代背景而有所具体批判,所以动不动就把那批人及其文字与文革影响直接挂钩,我觉得是很可笑。如此评论北岛可以,但不适合顾城海子,因为某种程度或很大程度上,他们根本没有活在当下,而这也成就了其唯美的诗歌、造就了其“短路”的生活。当然他们也会有些贴着个人标签的词汇,比如本诗中的天空、露水、阳光,海子的大地、麦子、马,这就像有些画家擅长山水,有一些喜欢毕加索,但你总不能说他的山水都是代表着文革的黑暗与沉重,他的毕加索总是意味着一代人的狰狞与呐喊,否则,美在哪儿?来读顾城的诗吧,用门前的标题展开这幅画的卷轴,不用伸手遮住额头,这里的阳光是清晨的,你能闻到青草的芬芳和露水的微笑,你能看到风的叶子和门的梦想。靠在低矮的门框,靠在昨晚的梦里,你感到美好至眩晕,站在粗糙的大地,你感到安稳至憧憬。憧憬墙后的草不再长大,憧憬乘着大地度过一生,憧憬背靠着一个人,一份美好。美好,是背靠着的,你看着,想着,感受着他的画,然后走进自己的画但是还得走出来,才算结束或新的开始,因为每个人的画都在自己的生活中。门前顾城的赏析二诗中,“我们”出现了十次。“我们”是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群渴望脱离群体、偏安一隅、回归自然、享受自有自在以达到美的状态的边缘人。我认为他们是一群,或者说携手作伴的两个边缘人,他们可能是两个心灵交会的恋人、可能是志同道合但交情如水的知音等等,边缘人有褒有贬,褒在心态、贬在行为。“我们”有自己一处简陋的房子,门很低幸好明亮,房前有草,偶有微风,“我们”闲适生活毫无烦忧,扶着门扇互不说话,但心里觉得无比美好。初读第三段觉得心神通透的舒服,学了一学期美学,告诉我这种状态叫自由自在的美的体验(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种状态,毫无杂念,回归了自己的本真,没有矫饰,不用表演、顾忌他人、担忧吃食、惦记作业考研ppt。“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自己构想的乌托邦里,仿佛上帝说要有土地,就有了土地。“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我们有这一方土地度过一生就OK,我不想流浪了,六弦琴也不要了,综合评比也不去争抢了。这世界嘈杂粗糙,甚至充满狭隘排挤,但是幸好!她也有天空月亮,每天都有光明的早晨,晨间还有露水滋润,然鹅,这些正是我想要的,你说巧了不是。“我们”笨拙地用木鞋挖土,耕耘幸福,我们只占有这世界的千万分之一,这千万分之一就是我们的全部美好。我们不苛求太多,像墙后的小草,不再长大,世界给我不多,我也索取不多,碰一下阳光就阔以。“我们”想要的并不多,有一陋室、一方土地、青草露水,带点风最好。想要的越少,离自己心灵的本真最近。但是!!前有言,褒在心态,贬在行为。我认为这种心态非常美好,和自己心灵近距离接触,抛却一切,和自己最喜欢的人站着不说话,靠着门、看草结种子风吹草。如果真是自命清高地认为这世界噪杂烦神,我自隔绝千里之外的人,懒得搭理所有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式的人物,我总觉得这儿(右手指脑门状)有点问题。举个栗子吧,我身边有个人,假期一直在学校,校园空狂无人,走出寝室就像顾城的门前一样。这几天开学了,大二大三都来了,他满面愁容,发自肺腑(声音很重)地跟我说:烦!学校里路上人太多了看着就烦。我说:烦吗?我一点都不烦,姑娘们都回来了,走路上就能看美女多好,你知道吗?我把姑娘分为九品,,既然你那么清高、孤傲、看不惯这世界,我就俗呗、猥琐、恨不得看完这世界上所有美女。不知道他感没感觉我在怼他,说完我就大步走着,觉得反正我爱这世界,爱生活、爱嘈杂、爱美女。如果生活中,我们践行边缘人心态的话,我觉得那就悲哀了,顾城写下那么美好的诗歌,给了许多人可能一辈子凭借自己体验不到的感觉,若是被用来践行为格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