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感悟青春期的孩子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最近小学生的问题也开始多起来了。青春期的孩子主要是学业焦虑的问题,这个是最普遍的问题,而且这样的人数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冲突问题,这几年也越来越多;还有同伴交往问题,这个也是青春期很常见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青春期性困惑。近几年青春期孩子的神经症也在高发,比如说,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这些神经症一定是从小时候开始慢慢积累而成的,但是由于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等到孩子青春期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小学生主要是不去上学、恐惧学校、考试焦虑(焦虑躯体化)、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守规则、作业拖拉现象。有一些其他同学有些行为非常古怪、攻击性特别强。这样的行为是越来越多了。孩子的问题通常是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神经功能问题,另一类是继发性情绪问题。如果是神经功能问题,那就很复杂了,那就涉及到孩子的母亲怀孕和分娩时是否有问题以及孩子在0~3岁的养育,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神经发育。比如说,多动症等。如果是继发性情绪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导致的问题,使得孩子的情绪行为紊乱。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来不守纪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辨别这些问题是哪一类问题,那么你是很难处理好这些问题。如果是神经功能性的问题,那么就要给孩子服药、理疗、情绪安抚、行为治疗、学习上特殊安排和营养方面的指导。如果是继发性情绪问题,那么就要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就要涉及到教育观念问题。其实,很多人只是知道孩子的症状,比如说孩子不听课,但是搞不清楚这些问题背后的机制。我曾经概括当今1993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有几个特征:天生的孤独感、沉重的情感负担、空前的学业压力、话语权要求等。其实,我的每一个概括都是值得家长们去细细体会的,这样家长就不能依据旧有的经验来对待现在的孩子,必须更新自己的认知,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来真正帮到孩子。这些特征在未来的孩子身上只会越来越明显,不会减弱。再过一两年以后,我会把2012年以后出身的孩子的特性总结出来。其实不仅仅是家长,还有教育者都是需要了解被教育者的特点。但现实是,很多教育者们并不了解他们。如果你打电话去问这些孩子的班主任孩子有什么问题,这些老师经常会说这些孩子不要学习、上课睡觉、回家不做作业、对自己不负责任等,包括家长们也是这么说的。等到这个孩子做下来跟我聊的时候,我瞠目结舌原来是有这样的原因。孩子们无法真正敞开心扉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大人也不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这一代孩子的困扰是得不到上一代人的帮助的。首先,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正确,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过得好,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是日子过得好?如果家长自身没有梳理过这样的问题,那么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很容易盲目和盲从。我专门有一堂课关于家庭教育理念的重塑,日子过得好需要具备哪一些元素。接下来家长就是要明白,教育有哪些常见的错误不要犯,比如作比较。还有就是原则性错误不能犯,这些原则性错误一定会对孩子人格有祸害的,比如不给0~3岁的孩子基本的安全感。还有隐蔽的错误,比如说虚假信息的危害性,最后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举个例子,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回来跟他的妈妈说,我们学校发动同学捐赠心爱的玩具给山区的幼儿园孩子,我最心爱的玩具就是芭比娃娃,我要捐给山区的幼儿园孩子,然后妈妈说芭比娃娃多贵啊,捐个便宜的。第二天,妈妈送孩子去学校上学到校门口,跟他的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可听你话了,你让我的孩子捐心爱玩具,我的孩子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捐出来了,孩子就站在旁边听着。我在做平时心理咨询过程中,中等学生最安全,很多都是成绩靠前的优等生,来做咨询的孩子第一名的比例蛮高的,还有就是成绩垫底的学生。相比之下,还是优等生更多一些。因为一开始这种孩子跑得比别的孩子快一些,他的妈妈催逼得多,但到后来孩子的焦虑反应会反应出来了。有一些家长,等到孩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