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11制度提问内容一、临床科室答: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等进行无菌操作时应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执行手卫生2、病区环境消毒: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是通风,各室均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需采用仪器进行空气消毒的重点部门应在环境卫生清洁后及充分通风换气后进行。环境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室内地面、物表如桌子、键盘、鼠标、传呼器、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日常每天采用湿式擦拭或75%酒精擦拭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消毒,应注意小物件物表及墙角等卫生死角的清洁。其中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换药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各病区床单元应保持清洁。每天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设备带的表面进行清洁擦拭1次,做到一床一套、一桌一布,每周大扫除一次,遇污染应用消毒液擦拭。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1次,遇污染应及时更换。间接接触病人的用品:被芯、枕芯每年清洗消毒剂1-2次;患者出院后应用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消毒后再拆洗,如为传染病、多重耐药菌、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出院,应单独密闭袋装标识送洗。一般情况下环境表面消毒浓度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遇血体液等明显污染物时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明确被特殊感染如朊毒体、气性坏疽、炭疽、HIV、破伤风等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按要求采用10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以上。感染性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10000mg/L,搅拌后作用﹥2小时后倒弃,且接触此类患者时应戴清洁手套,处置之后立即脱去手套,然后洗手+手消毒。用过的床上布类、敷料、纱块、一次性医疗用品单独应双层密闭袋装标识,按医疗废物处理。各室清洁工具分区使用、专室专用。每次使用后用500mg/L有2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3、换下衣物应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乱丢,不得在病房及公用走廊清点污染衣物。患者被服每周至少更换1--2次,有污染随时更换。4、各类医疗用具使用过与未用过的应严格分开,使用后均须立即消毒备用。各类监护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一般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表面,螺纹管等呼吸管路每周更换消毒,不同患者使用之间必须更换消毒。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后均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5、所有一般患者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及物品,必须在使用科室先去污染冲洗,再送供应室处理。有感染症患者按要求对用后器械物品进行常规程序处理(遵照洗——消——洗的过程)并应采用防渗漏包装单独收集送供应室处理。特殊感染病人(如甲类传染病以及属甲级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原体、朊毒体感染患者)使用后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6、新入院患者(除急、重患者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工作。(如剪指甲等)7、有多重耐药等其它特殊感染患者,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感染部位或传播途径在院感科指导下按要求进行消毒隔离;传染病人不得与普通患者同住一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及时转入感染病区并按病种要求常规隔离、消毒。二、临床科室答:工作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规范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规范洗手及手消毒方法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1、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自觉严格遵守手卫生要求,根据执行不同目标操作,选择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两种手卫生方式选择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外科洗手,后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两项原则。33)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