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VIP免费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1/22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2/22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3/2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隋文帝开皇(589)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隋炀帝大业三十年(617),关垅贵族集团代表人物李渊、李世民在翌年(618)五月,李渊即地位于长安,改国号曰唐,与武德七年(624)统一了全国。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l.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2.识记: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河北涿州)人。其代表作品《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理解: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的艺术特点。《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于诗中表现得亦更为真切。代表作《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薛道衡《昔昔盐》(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诗为作诗而作诗。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贞观是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阶段。1.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关垅人士为主,受儒家儒家崇古尚质诗教说影响)和南朝文士。“贵于清绮”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流于轻艳纤弱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是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是其缺憾。贞观诗风的新变,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但两者之前合而未融。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文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后来成为唐太宗的宫庭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风格趣味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虞世南等人所编,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以便于应制咏物时摭拾辞藻和事典,把诗写得华美典雅。2.上官仪与上官体。上官仪:(608?—664),字游韶,陕州(金河南陕县)人。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在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新生代的宫廷诗人。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其风格特征是“绮错婉媚”。《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为上官体。”他的诗有意摆脱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