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卫生学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活动)学习方法(学生活动)时间授课教师马建芳授课班级护理班教材名称急救护理技术授课章节第八章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护理授课题目第六节淹溺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其他□教学分析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情况,主要通过讲授、讨论、多媒体展示及情景演练的教学手段来讲授本章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淹溺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淹溺的概述;2.熟悉淹溺的护理评估;3.掌握淹溺的概念、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同学们熟练掌握淹溺病人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常用的现场救护技术素质目标1.具有尊重患者、有效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专业、细心、耐心、关爱病人的职业素养;教学重点淹溺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教学难点淹溺的护理措施。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演示+传统板书教学及情景演练,采用讲授、讨论、提问、演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次课内容。为了讲清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将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讨论式、互动式及探究性学习、直观性、情景设置启发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点。学法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们尽量避免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利用ppt中图片、动画、视频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直观性学习。教学资源(参考资料)人卫出版社,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傅一明主编教案及ppt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动画一、复习提问(背景知识铺垫)设问:1.淹溺的概念2.淹溺常见原因?解答:1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被水、泥沙、杂物堵塞、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喉头痉挛而缺氧、窒息造成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改变的状态。2.(一)淹溺常见原因(1).意外落水而又不会游泳(2).长时间游泳气力不足或受冷水刺激抽搐,或被水草缠绕(3).头碰硬物致脑外伤,潜水意外(4).大量饮酒或使用镇静剂(5).患有不能游泳的疾病安定学生情绪,进入课堂。PPT显示本次课堂内容温故知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恰当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情感目标教师矫正学生通过对已往知识的回顾总结回答问题:1.2.5min二、通过病例情境引入教学:情境设置:一位16岁男孩在海边游泳时不慎溺水,被人救起来,发现呼吸急促,腹部隆起,四肢冰冷。教师设疑:当你在现场时应该怎么处理?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及现场救护技术?知识点衔接与拓展;案例教学法;案例导入让学生分析病例找出病例中特点,分析原因,引出本堂课内容。1.观看ppt,展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的,突出重点。2.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回答问题。20min教师总结:好的,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这就是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急救措施。评估后我们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和现场救护技术的实施。三、任务目标在本章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首先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淹溺病人的现场急救护理。四、任务实施PPT展示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恰当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观看PPT,了解本章学习的任务,知道淹溺病人的护理20min第六节淹溺在淹溺病人的护理中,护士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同时还是急救的组织者之一。主要的护理工作包括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急救原则与护理措施,三者紧密衔接,构成淹溺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一、概述(一)淹溺常见原因1.意外落水而又不会游泳。2.长时间游泳气力不足或受冷水刺激抽搐,或被水草缠绕。3.头碰硬物致脑外伤,潜水意外。4.大量饮酒或使用镇静剂。5.患有不能游泳的疾病。(二)发病机制1.干性淹溺: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所有溺死者中约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2.湿性淹溺:人淹没于水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