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二氧化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SO2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掌握SO2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德育目标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SO2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具准备投影仪、两试管SO2气体、试管、水槽、烧瓶、石棉网、酒精灯、分液漏斗、石蕊试液、品红试液、新制氯水、KMnO4溶液、碘水、稀盐酸、BaCl2溶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酸雨”一词是美国化学家Smith于1872年首先提出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其危害究竟有多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SO2[板书]第二节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展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演示]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留作后用。[概括并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设疑]从物质组成看,SO2和CO2有何关系?[讲解]SO2和CO2组成上的相似性,可能导致性质上的相似。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SO2中硫显+4价,通过S—S—S—S,可以看出,S处于中间位置,而CO2中碳显最高价态+4价,这将导致两者性质上的差异。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SO2的化学性质。[板书]2.化学性质[设疑]SO2是酸性氧化物吗?如何验证?-20+4+6+4[演示]往刚才充有水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分析]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板书](1)酸性氧化物SO2+H2OH2SO3(CO2+H2OH2CO3)[讲解]H2SO3、H2CO3均为不稳定的弱酸,但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引导]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对比CO2写出SO2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评价并板书]SO2+2NaOH====Na2SO3SO2+NaOH====NaHSO3[设疑]分析SO2中S的价态,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提问并回答]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评价]正确,请举例说明它的氧化性。[板书](2)氧化性,SO2+2H2S====3S↓+2H2O[讲解]SO2的氧化性较弱,只在少数反应中体现。[讨论]请同学们设计几例实验验证SO2的还原性。[评价、讲述]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2、KMnO4(H+)、卤素单质水溶液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演示]将SO2气体分别通入溴水、KMnO4溶液中,观察。[分析]溴水和KMnO4溶液褪为无色,说明两者都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具有还原性。[板书](3)还原性,SO2+Br2+2H2O====H2SO4+2HBr[副板书]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板书]2SO2+O2======2SO3[讲解]SO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思考]2molSO2与1molO2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提问并回答]不能。因该反应是可逆的,不能朝某一方向进行到底,反应物、生成物是共存的。[练习]请看实验[演示]①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观察。②往BaCl2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然后通入SO2气体,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分析]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明显现象,在其中加入新制氯水后,通入SO2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不消失。[问题]白色沉淀是何物?如何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分组进行[提问并回答]白色沉淀是BaSO4SO2+Cl2+2H2O====2HCl+H2SO4H2SO4+BaCl2====BaSO4↓+2HCl[评价]同学们答得很对。[小结]由上述实验可知,SO2中+4价的S遇到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6价的S,说明SO2具有还原性。SO2和O2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才能反应,但由SO2转化成的H2SO3或亚硫酸盐在常温下就能被氧化,所以亚硫酸盐应密闭保存,以防变质。催化剂△[副板书]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过渡]我们学过的HClO、O3、Na2O2、H2O2等都是强氧化剂,具漂白性。SO2也有氧化性,能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