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1/6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1—3题。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B.洞穴上覆的土壤C.洞穴中的植被D.洞穴中的地下河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A.变冷变干B.变冷变湿C.变暖变湿D.变暖变干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4.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5.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2/6A.耕地面积不断增加B.水库面积增加C.经济林面积增大D.灌溉面积增加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6.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A.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B.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C.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D.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冲积岛向西B.冲积岛向东C.珊瑚岛向南D.火山岛向东9.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A.远离大陆B.热量条件不足C.降水较少D.土壤发育差10.该岛将来会A.逐渐缩小B.不断抬升C.持续扩大D.基本不变二、综合题1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3/6材料一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材料二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见下图)(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3)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500米,终年气温18—24,湿度68%,无季候风。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