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将(jiānɡ)进酒欢谑(xuè)瘦蛟(jiāo)B.神妪(yú)溽(rù)暑车错毂(ɡǔ)C.躐(liè)余行左骖殪(yì)絷(zhí)四马D.挟(jiā)秦弓塞草腓(féi)乱飐(zhǎn)【答案】C(A将:qiāng;B妪:yù;D挟:xi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钟鼓撰玉径须沽取B.三峡星河音书寂廖吴丝蜀桐C.女娲练石雕栏玉砌侵晓窥檐D.单于猎火百越文身车驾銮舆【答案】D(A撰—馔;B廖—寥;C练—炼)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A(两个“云”都是“云彩”之意)4.下列对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很多有“别号”的,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豪”等。B.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和王维、孟浩然、岑参、李颀等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边塞诗派。C.《国殇》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九歌》共九篇作品,故名《九歌》。D.“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是死后才称的,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这个称呼。睢景臣并非不懂这个,他故意以一个乡民的口吻这样写,有嘲讽之意。【答案】D(A李贺被称为“诗鬼”,诗豪是刘禹锡;B王维、孟浩然是田园诗人;C《九歌》十一篇作品)二、(9分)5.下面对《国殇》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B.诗中赞颂死难者英灵不泯,浩气长存,充满了英雄主义,诗风刚健质朴、雄浑悲壮。C.《国殇》通篇贯穿着鲜明的爱国精神,气氛悲壮沉雄,激昂动人;死伤虽然惨重,但诗中并无半点颓丧情绪。D.诗篇以“魂魄毅兮为鬼雄”作结,既有对阵亡士卒的哀思,又对国耻的洗雪寄予了无穷希望。这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因为当时楚国比较弱小,这种洗雪国耻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答案】D(当时楚国并不弱小。)6.下面对《燕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B.诗歌主动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C.高适的诗风本来是粗犷豪放的,但本篇却有些婉约,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表现了作者对“少妇”“征人”的深切同情。D.诗作中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用乐府旧题,而扩大了题材内容;用七言歌行的体式,又不受歌行体式拘泥。四句一换韵,曲折往复地表述了诗人的复杂感情。【答案】C7.下面对《菩萨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山重叠金明灭”,词的第一句便出手不凡:为女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了一个独特的背景,渲染了一种特有的氛围。第二句“鬓云欲度香腮雪”,写的是闺中女子初起床时鬓发零乱不整而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她那雪白的香腮。B.“懒起画蛾眉”,写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梳妆的情态。“弄妆梳洗迟。”“弄妆”,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了出来。而一个“迟”字,既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C.“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描写女主人公对着前后镜在簪花,脑后发髻簪插的花与镜中的人面交相辉映。它既写出女主人公容颜之光丽动人,又表现了她那种精神饱满自鸣得意的神态。D.词的最后两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主人公穿着新做的、熨贴好的绣花丝罗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对对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这成双成对的“金鹧鸪”正象征着她现实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美满幸福。【答案】D(最后一句不对。)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