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举止行为的“慎独”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告诫学生说:“迈出家门一步,就肩负着家庭的荣辱;迈出校门一步,就肩负着学校的荣辱;迈出国门一步,就肩负着国家的荣辱。”他认为,学生就应该有荣辱观,“学生”就应该学“生”,即,学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起码的荣辱观,如果不会学“生”,他怎能“于国于家有望”呢?而我在长期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部分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和校外的表现截然相反,甚至包括一些优秀学生和老师心目中的乖乖女在内,他们在校内的表现无论从学习还是值日都无可挑剔,但是一旦走出校门之后,他们开始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沾染一些陋习、恶习,如衣冠不整、随地吐痰、打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讲脏话、叫绰号、乱涂墙画壁、乱扔纸屑和果壳食品袋、挤公交车,在公交车上不懂得为老人和小孩让座,搬弄是非,代替他人考试等,然而到了学校又能很好的收敛和隐蔽,使班主任始终被蒙在鼓里。在学生本人看来,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他们可以学习、“放松”两不误,这是他们聪明和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出了爱校如家的情感,但是一旦走出校门之后,又对自己的学校百般挑剔,大放厥词。实际上,中国目前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在班主任面前撒谎、虚伪、好表现、两面派的行为,反之,那些校内校外行为始终如一的学生还会被讥笑为单纯和傻。让我们来看看日本人的自我约束力吧!如此坚韧、守秩序、万众一心的约束力,可敬又可怕。学生容易将我行我素看作是个性的张扬与解放,将与学校和社会的行为对抗看作是伟大的个人英雄主义,殊不知,纪律就像石头,如果你把它背在背上,会痛苦无比,如果你把它垫在脚下,它会帮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勿才!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级向每个学生提出了“迈出附中一步,肩负附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荣辱”的口号,立足校内,辐射校外,查摆错误,认识不足,使学生意识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的荣誉,对每个学生放学之后在校外的生活和举止行为等细节做出了具体要求,从而让多种行为规范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道德需求。在具体实施时,还采用了以下细节来强化学生心中的诚信荣辱意识:1.目标激励。在班级中每位学生要制定个人素养目标,将自己心目中的伟大人物、理想的大学、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以及人生格言写在个人素养目标中,树立“今天我以附中为荣,明天附中因我骄傲”的思想。2.榜样示范。通过每周评选的文明之星以及获选感言,弘扬正气,星满校园,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正面引导,挖掘亮点。3.环境熏陶。营造整洁幽雅,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班级环境。板报里有学星的事迹,有哈佛家训,有文化用语如“迈出附中一步,肩负附中荣辱”、“责任赢得尊重,责任创造荣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慎独”等。4.活动鼓舞。每学期开展多种主题班会,号召“学校在我心,荣誉在我行”,促使学生学在民院附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一种激情——力争上游,永不言弃。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集体签誓活动,保留一方精神的净土,卓然立于沧海横流之外。“慎独”,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独处时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初看不觉得有何奇特之处,可是若深想一番,可能会惊出一身冷汗,世界上能够做到以“慎独”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有几人?!且不说大庭广众之下,身处集体之中,关键词不在“遵守”,而在“独处”,想来不免令人汗颜。细节造就成功。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素质、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细节也“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育工作是大事,但它是从细节做起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注重教育细节的教师,不仅认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