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探讨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完善内部控制是实现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从内部控制实务的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加强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措施。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问题;原因;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而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实措施和程序规范,以加强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与管控,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简单的说是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从而提高了制度的可操作性,进一步体现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制约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为此通过调查了解,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及内部控制环境设置不完备,缺乏明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1.单位领导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被动参与到内控制度建设中,致使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可操作性,有的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而照抄照搬别人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使单位管理混乱,有的单位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第1页共4页制度,而忽略了制度的执行、监督评价与完善,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2.单位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程序流程混乱,达不到互相制约监督的效果,致使工作中经常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3.用人机制缺乏有效监督,对关键岗位人员没有实现定期轮换或对其工作进行定期审计,给一些相互串通勾结、谋取非法利益的不法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内控机制失效,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二)单位对风险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风险应对措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其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费由财政部分或全额保障,自身根本不从事象企业那样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经营风险。但他们却忽略了在其履职尽责过程中同样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缺乏对其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更谈不上制定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三)控制措施、流程不尽合理,有待完善首先由于编制人数受限,在岗位设置上不尽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采取相互分离控制措施,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单位授权审批制度不尽合理,盲目遵从单位经济大小事务由单位“一把手”审批,致使权利过度集中于“一把手”,无法发挥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优越性,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件屡屡发生,给国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另外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无权参与单位重要决策及单位业务管理活动,仅充当“记账员、付款员”角色,致使会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四)单位信息收集及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单位内部及其与外部信息及时有效勾通的信息渠道有些单位没有建立领导层、管理层、职工及外界有效的信息勾通平台,管理者的目的、愿景、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职工的心声、合理化的建议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地交流与传递,从而不利于单位的发展及内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内外信息难以共享,无法实现单位与外界信息及时有效沟通,致使信息滞后、工作效率低下。第2页共4页(五)监督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单位认为监督是纪检、审计和财政等监督部门的事情,从而放松了内部监督,即...